關於
幽門桿菌,在全球約有50%感染率,會導致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癌前期病變、胃腺癌及淋巴瘤。需要做胃鏡檢查,才能診斷以上疾病,根除幽門桿菌,可以避免潰瘍復發及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幽門桿菌,居住在胃裡面,有獨特的天然屏障,胃酸會破壞抗生素而胃的黏液層會保護細菌,以致口服抗生素治療,特別複雜及困難。抗生素療程長達兩週,每天服用2到4次高劑量、多藥錠、多種類的抗生素,非常不方便。約有50%患者會產生腸胃道不適等多種副作用,並可能造成肝、腎損傷,進而中斷治療,並導致全球抗藥菌株比率逐年攀升,各種治療處方成功率也逐年下降。在美國,許多療法成功率皆低於80%,WHO在2017年公佈,幽門桿菌是威脅人類健康最大的12種抗藥菌株之一。有鑑於此,馬偕醫院研發 幽門桿菌感染腔內治療系統,在 2019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獲得金牌獎,並於2021年9月,取得美國專利 (US11110209B2),專利權利項共18項,包括可商化之特色醫療處置及可商化或延伸新專利之多元生技新藥與醫材,包含腔內治療清洗液、指示劑、殺菌劑、導管及加壓裝置。
特色優勢
患者在做胃鏡檢查時,使用單劑藥物,局部投藥即可直接同步根除幽門桿菌。新型腔內局部治療,療程安全、快速、有效、副作用極少。無口服抗生素藥物吸收、分佈、肝腎代謝及全身性治療等多種問題,把治療交給醫師,病患可以免除後續口服抗生素治療的副作用及不方便。結合胃鏡診斷及同步治療,局部投藥根除,可避免抗葯菌種產生。幽門桿菌感染腔內治療系統,於2024年榮獲國家臨床新創獎並通過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
詳細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