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部長石崇良前(12)日表示,超高齡時代來臨造成醫療需求增加,對社會帶來巨大的挑戰,但對生醫產業卻能帶來新機會。台灣2026年健保總額外加公務預算,總經費將超過1兆,對生醫產業及國民健康將帶來更多資源,但這麼龐大的數字「會讓我睡不著覺」,目前保費收入只有9,000多億元,要擴大財源須再努力。
經濟日報前日舉行「2025生技論壇─生技醫療產業新戰略」,石崇良以「打造健康台灣:生醫健康產業政策與推展」為題發表演說。他表示,全球健康照護正面臨人力短缺、財務壓力、氣候變遷對健康影響、技術進步與倫理、心理健康危機、傳染病和疫苗公平性等六大挑戰,全球人口老化也導致非傳染病的大幅增加。
根據國發會推估,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在2025年超過總人口兩成,至2070年將達46%,與青壯年人口數相當。石崇良指出,高年齡人口增加與工作人力不足將是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人口老化也造成慢性病、長照與醫療需求快速增加,2023年三高相關疾病的健保支出已突破1,700億元,三年內增加逾50億元。
此大環境變動劇烈的前提下,石崇良表示,台灣生醫產業正迎來挑戰與機會,挑戰的部分包括超高齡社會伴隨之醫療需求、 健保財務永續、藥品供應風險、疾病與環境交互影響、以及數位落差與資料整合不足;在機會方面,則包括智慧醫療市場加速成長、政策支持與資源投入、藥物供應鏈韌性、AI與大數據應用,及結合科技提升全民健康意識。
石崇良說明,政府已完成《再生醫療法》立法,預計本月開始陸續公布九項子法,涵蓋細胞操作、臨床管理、研究獎勵與儲存庫許可等,為再生醫療建立制度化基礎;《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也將在本會期送至立法院,目標明年立法院會期能通過。
在藥品與醫材政策方面,衛福部推動「藥物韌性五大核心目標」,包括原料藥國造化、學名藥國際化、生物藥自主化與核醫藥在地化等,藉由法規輔導與政策獎勵確保國內供應穩定。政府鼓勵使用學名藥與生物相似藥的試辦計畫,預期三年內學名藥與生物相似藥占有率將分別提升至70%與30%,以降低原廠藥依賴並減輕健保負擔。
行政院核定的「健康台灣深耕計畫」將在2025年至2029年間投入489億元,涵蓋醫事人力優化、智慧科技導入、人才培訓與永續醫療四大範疇,推動AI臨床應用、智慧醫院發展與綠色醫療設施。政府已編列癌症新藥基金與健保追加預算,2026年健保總額將首度突破1兆元,為產業帶來穩定市場基礎與研發動能。
石崇良強調,「健康台灣」是結合政策、產業與科技的國家級工程。衛福部將透過法規鬆綁與數據共享,加速AI醫療、再生醫療與智慧長照產業群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