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光田醫院提升醫療品質 醫療科技展秀成果2023-11-30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楊聰橋

光田綜合醫院近年來積極佈局智慧醫療、智慧管理、再生醫療、全人醫療等重點工作;而這些亮眼成果,將在11月30日登場的「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完整呈現,歡迎前往南港一館1樓K502攤位參觀。

據了解,該院除將介紹領先醫界的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海扶刀無創治療子宮肌瘤、掌控耳鳴的關鍵密碼-耳鳴標靶治療、檢測嗅覺健康-「牛耳」台灣嗅覺測試劑、智慧管理-ChatGPT輔助護理記錄等先進醫療技術,並分享未來要推動的重要專案-腦及骨骼肌肉健康,讓國人一窺該院近年來提升醫療品質的優秀成績。

以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為例,沙鹿院區院長、神經外科診治脊椎權威陳子勇表示,目前神經損傷的治療,主要透過細胞療法接回受損的神經,讓病人有機會恢復功能。他說,「再生醫學」對膝蓋軟骨修復的成效佳,但在神經修復方面則充滿挑戰,因為神經受損後會產生很多不利細胞生長的環境,影響治療效果,因此衛福部特管辦法嚴格規範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椎損傷的範疇。陳子勇表示,目前特管辦法核淮受傷6個月後,醫師判定為急性脊髓損傷患者,才可接受細胞療法修復受損的神經,而且受傷位置必須在頸椎第七節以下、腰椎第二節以上。

陳子勇指出,骨髓中的間質幹細胞有免疫調節與細胞分化的能力,可誘導神經細胞再生,有機會使斷裂的神經傳導恢復,讓脊椎損傷患者恢復功能。因此,該院在衛福部通過《特管法》後,以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病患。而該院也是國內第3家獲衛福部通過可將細胞治療用於急性脊髓損傷的醫院。

該院與台灣尖端醫合作,抽取病患的骨髓間質幹細胞後進行分離萃取、培養,再經手術精準定位回輸移植到脊髓損傷的病灶處,讓癱瘓者完全受損的脊髓細胞達到再生。術後再由中、西醫團隊協助患者保健與復健,讓患者自理生活,不需家人全天照顧,減輕家屬負擔。陳子勇說,前述的治療方式除能幫助修復周邊神經組織,也能吸引生長因子促進神經再生,進而將脊髓損傷部位的神經串聯起來,讓神經細胞有機會修復,並逐漸恢復傳導功能。

陳子勇舉例指出,一位方姓學生去年車禍受傷,脊椎第5、6節斷裂,曾接受C5雙側椎體切除及椎間盤切除融合術。傷後第6個月,方同學到光田醫院接受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術後一個星期,手臂可以伸直、手腕轉動,手掌也能慢慢打開;經過3次鞘內注射,手指開始產生知覺。數周後,方同學可以自行戴口罩(代表手指能動了),再經幾周的復健,已經可以拿杯子喝水,並逐漸進步到可以用湯匙及叉子進食。

而鑑於子宮肌瘤是常見的良性婦科腫瘤,可能導致經血過多引起的貧血、腹脹、頻尿、不孕、反覆性流產等症狀,該院婦產部於2022年引進海扶刀無創超音波治療儀器,成為子宮肌瘤免動刀新選擇。婦產部部長蘇棋楓說,海扶刀是高強度聚焦超音波治療儀,免開刀即可治療子宮肌瘤及子宮肌腺瘤,利用超聲波具有的組織穿透性和可聚焦性等物理特徵,將體外低能量超聲波聚焦在體内病灶處,通過焦點區超聲波產生高溫,讓子宫肌瘤組織壞死,但又不傷害治療區外組織,免開刀、無傷口,且能完整保留子宮功能,是子宮肌瘤患者福音。

此外,面對台灣護理人力短缺現象,光田醫院積極發展AI人工智慧,透過建置智慧管理系統-ChatGPT輔助護理記錄,期減輕護理人員工作負擔,全力照護病患。資訊部部長林政杰表示,衛福部「未來十年護產人力供需評估研究」顯示,2024年台灣護理人力短缺將達到1.5萬至2.4萬人。根據以往經驗,護理師將35%工作時間花在文檔處理上,如能運用AI,可大幅減少護理師花在文件作業的時間,一來減少工作負荷,且有更多時間用於患者護理。

科技的運用能讓手術更精準、照護更具全面性、醫療發揮得更極致。林政杰進一步指出,目前全台醫療院所普遍面臨護理人力缺口問題,為減輕護理師臨床工作負擔,資訊部門自行研發ChatGPT輔助護理記錄,除透過AI協助護理師記載病歷內容,並由護理師口述,AI自動生成護理紀錄,大幅降低護理師文書作業時間,保留更多的時間在臨床照護工作上。

陳子勇強調,向上院區將於2024年竣工,在新院區建置過程中,預先規劃眾多智慧醫療機制,期明年年中啟用後,能逐步實現AI醫院的願景,讓病患獲得更高效率、更高品質的醫療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