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拒當醫療AI殖民地 醫界、資訊界合作將訂倫理準則2023-11-13

來源:聯合報/記者林琮恩

醫療人工智慧(AI)蓬勃發展,將有助精準醫療發展、新藥開發,但因健康資料涉及醫療倫理,台灣雖有完善的醫療大數據,過去卻因此受限,導致發展牛步。台灣醫學會、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台灣臨床試驗聯盟11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共組醫療AI委員會,制定相應倫理準則,確保醫療AI合法性、安全性與效益性,並強化專業交流,目標是創造更多造符合國際標準的醫療AI產品與服務。

中研院士楊泮池說,醫療大數據是發展醫療AI的重要基礎,台灣全民健保體系,累積2300萬人口,近30年的疾病相關資料,大數據使用卻受到諸多限制。國際醫療AI發展快速,台灣也參與硬體製作環節,軟體卻被國外廠商凌駕,若不加緊發展,恐變成「AI殖民地」。

台大倫理中心主任蔡甫昌表示,國際上有些國家AI跑得快,是因為缺乏倫理規範,未來愈來愈多醫療AI發展,在台灣須通過人體試驗委員會(IRB),未來相關倫理機制,不能太鬆、但也不能太嚴。AI雖然不是藥物,但以國內制度被視為醫材,必須通過食藥署認定才可使用。未來生成式AI若要在臨床使用,如輔助診斷等,則除了IRB,也須經過臨床倫理委員會審查。

台灣醫學會理事長吳明賢說,醫療AI是醫學未來趨勢,期待透過合作促進醫學界與AI互動學習,提高醫學界對AI信任與接受度。不過,醫療AI的發展與應用,需要有嚴謹的臨床試驗與評估,以確保其有效性與安全性。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則表示,台灣擁有豐富的醫療資料與優秀的醫療人才,是發展醫療AI的理想基地。此次合作將有助於整合醫療界的需求與資源,並與國際接軌,提升台灣在全球醫療AI的競爭力與影響力。

台灣醫學會指出,本次合作具體內容包括下列3項:

一、共同建立AI醫學倫理準則,提供可信任、負責任、多中心的AI機制,實現多中心資料治理與醫療ESG指標,並建立共同可交換的資料模型與資料交換協議。

二、運用AI完善台灣健康醫療,建立以人為本的生成科技示範場域,利用AI的分析與預測能力,提升醫療品質與效率,降低醫療成本與風險。

三、開放AI演算法典範,貢獻AI輔助醫學於基因、影像、精準健康、藥物開發等研究,創造醫療創新與價值,並加速醫療AI的臨床驗證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