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工研院生醫所 今年將成立兩家生技新創公司2023-03-23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

工研院21日發表2023生醫產業關鍵趨勢,分別從藥物傳輸、異體細胞治療、及腦神經數位治療三領域點出未來發展重點。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林啟萬表示,針對「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與「體溫感應水膠材料」兩大技術,今年有機會成立兩家新創公司。

工研院表示,蛋白降解藥成為新藥開發的主流之一,藥物傳輸技術更是兵家必爭。工研院鎖定前列腺癌投入蛋白降解新藥的研發,這項「口服AR-V7 PROTAC-148藥物」是第一個具口服藥效之AR-V7蛋白質降解藥物,能解決患者對目前臨床藥的抗藥性問題,該藥物源自於ITRI-PROTAC技術平臺,具備近百種的結構組合,還可應用於其他變異蛋白相關的癌症及罕病,目前正尋找業者技轉中。

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副所長呂瑞梅認為,蛋白降解藥和核酸藥物將成新顯學。其中,蛋白降解藥在熱潮延續中,靶向RNA將成新星;核酸藥物其一是針對目標mRNA進行轉錄調控,近年由於技術突破,核酸藥物帶來精準治療潛力,吸引大廠投資或與新興廠商結成策略結盟,針對罕見疾病、心血管、呼吸道、神經性疾病藥物標靶開發,補足自身核酸藥物產品線。

針對異體細胞治療部份,工研院表示,「再生醫療雙法」進入立法階段,國際研發趨勢轉向異體細胞治療,off-the-shelf(立即可用)、自動化生產成為產業新動能。工研院已打造一座產量可達數萬劑的「異體MSC骨髓幹細胞原料庫」,將可應用於心肌、難癒合之傷口/骨折、自體免疫疾病(異位性皮膚炎、紅斑性狼瘡)等治療。

工研院異體細胞治療研發,已完成符合臨床要求之生產與品質驗證,並以完整動物試驗確認安全性與療效,獲得衛福部核准進行兩項臨床試驗,第一是急性心肌梗塞,已技轉台寶生醫,並進入臨床一期試驗中;第二是糖尿病傷口修復,已獲准進行臨床試驗,並與業者洽談技術轉移中。

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副所長沈欣欣認為,再生醫療熱潮將進入「工廠化」,為衝刺細胞治療量產,國際也出現公私聯盟合作,以加快再生與生物製劑量產技術。工研院已開發出臺灣第一座貼附型細胞自動化生產系統,結合機械手臂,可客製化搭配不同模組打造出專屬設備,可生產「貼附型幹細胞、體細胞」作為生物製劑或生物藥品,應用範圍包含:細胞治療產品、細胞組織再生修復等用途,已取得臺灣、美國專利,目前正與業者洽談技轉中,有望帶動國內細胞培養產業,轉型為工業化生產。

針對腦神經數位治療項目,工研院表示,2022年全球神經調節裝置市場規模為66.0億美元,預估至2026年成長至83.8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6.2%。看準市場龐大的疼痛治療市場,數位治療逐漸轉向神經與認知疾病治療。

工研院目前也針對帕金森氏症的主流治療方法「深腦刺激術」,開發一套全球首見的「微創式OCT術中輔助導引監控系統」,應用「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技術,並將進一步結合AI人工智慧,可在開刀時提供顱內斷層影像及組織辨識,協助醫師改善現有臨床技術限制,進而提高手術成功率,預計今年將送件人體試驗。

林啟萬表示,針對OCT的這項技術與另一項「體溫感應水膠材料」技術,今年有機會成立兩家新創公司。